由于我们在前些年,我们的投入虽然增加得很快,特别是资本的投入增加得很快,但科学进步的速度并没有相应地赶上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水平。
再来看看提醒,我觉得对金融自由化过程的风险提醒,以及对金融自身的风险提醒是完全必要的。首先,金融是有风险的,金融的风险不仅在于金融企业的风险,更在于它会导致整个经济的不稳定。
作为个体的金融企业,都是追逐当期利益最大化的,比如,在经济繁荣期,提高杠杆率,加大贷款投放,在经济开始衰退的时候,降低杠杆率,减少贷款投放。这就表现为从一个相对长期的角度看,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集体无理性的特征。机多危少,利大弊小,何乐而不为?但是,所有这些,是在政府有充分的能力将快牛调整成慢牛,将疯牛调整成健康牛的前提下实现的。这种说法,既是一种指责,也是一种提醒。一旦把股市调整到慢牛,就可以充分享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资本的力量助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也许,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还会永远持续下去,因为象哈耶克所主张的那种真正充分竞争、充分自主的金融市场从来就没有实现过,金融企业一直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存在的,关键是要把两种力量协调好,组合好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利用这种情况,以出口导向政策来支持本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12月26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期存款利率4.55%。
那么中国股市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刘姝威认为,中国股市的基本功能是企业直接融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是要获得比国债无风险收益更多的投资收益。航天技术向民用转移应该遵循宁可慢,不能错的原则,只要不错就是快。自家的日子过好了,邻居也会增强信心,世界就会一片光明。2月15日是猴年中国股市的第一个交易日。
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古培坚给予股民的股息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更不要说偿还从股市的直接融资4.36亿元,而他自己仅等待了五年,就从股市拿走10亿元。2013年7月29日易联众的实际控制人古培坚所持易联众35.6%的股份解除限售。
这是天上掉馅饼吗?不是。杠杆投机资金进入股市会造成股指的虚高和股市的虚假繁荣,结局必然是股灾。杠杆资金等投机资金进入股市的目的是利用股价的大幅度波动割股民的韭菜。随着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中国股市的监管,中国股市不需要太多的监管者,而是需要有道德的监管者。
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中国GDP增速放缓主要由于煤炭、钢铁等行业下滑。我们应该在提高国民生存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经济增速。2016年法律和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应该终结仅以持股期限作为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减持套现的约束条件。
中国股市沦为赌场,沦为冒险家的乐园。基于以上的背景,刘姝威提出以下六点思考。
六、不用管屋外狂风暴雨 猴年大年初一,全球股市大跌。五、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2016年1月航天科工集团向格力电器转移技术已经正式签约启动。
就在13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称,股指是上涨还是下跌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中国股市到底犯了什么病?2016年中国股市的目标应该是让股市恢复健康,让中国股市恢复基本功能。如果中国股民们相信政府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有能力终结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大肆圈钱和操纵股市,投资资金就会进入股市。而现在,中国股市沦为赌场,沦为冒险家的乐园。因此,刘姝威坚定地认为,从2016年2月15日猴年中国股市第一个交易日开始,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根治中国股市的顽疾,否则,股市无宁日,甚至国无宁日。而投资易联众股票的股息率明显低于同期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我们是选择空气污浊的GDP7%增速还是选择空气清新的GDP5%增速?我们肯定选择后者。
即使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股份,受让人也不准在二级市场出售这部分股份,除非上市公司满足了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减持套现的基本约束条件。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像格力电器那样为投资者创造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投资收益,那么,股票发行人和董事高管持有的股票就不能以任何形式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甚至可能被净身出户。
股票投资风险明显高于银行存款。2月15日中国股市猴年第一天开盘是受全球股市的影响还是影响全球股市?这取决于中国投资者对政府执政能力的判断。
按照复利计算,相当于每年股息率3%。如果中国经济不好,那么,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都好不了。
春节后,航天技术向民用转移还将稳步有序地进行。我们不用管屋外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先把自家的屋子打扫干净,让家人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把钱投到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企业,让害群之马无可乘之机。同样,如果股票发行人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期望投资收益,那么,股票发行人应该面临比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更严厉的惩罚。这是古培坚创造的财富吗?不是。
而同期,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6.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0.6%。所以,证券市场监管层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严禁违法资金进入股市。
一年前启动的疯牛就是由这些投机资金发动的随着去产能和去杠杆的逐步推进,这些潜在的经济风险会暴露为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
同时高杠杆行业的去杠杆也是难以回避的任务,经济增长不可能依靠债务的持续增长。无论是企业盈利状况,还是投资状况等,都加大了币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
这在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上反映得尤为显著,因此,银行对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的热情较高,从侧面也反映了其对其他行业放贷的谨慎。首先表现在整个社融和信贷数据上,信贷资源仍在向政府信用倾斜。但是房地产投资回升较弱,一些创新型行业表现也比较出色。过剩产能的缓慢出清,以及去杠杆的迟迟难以推进,可能会进一步放大金融资源的错配,延缓经济转型的进程。
尽管表面上降低了局部风险爆发的可能,但却是以延缓严业升级的进程为代价的。当然不可否认,宽货币带来的利率下行减缓了债务率攀升的冲击,2015年以来,央行进行了多次降准(包括定向降准)、降息,但是整个社会信用扩张并不显著。
中国经济正在从对资源粗放投入的传统制造产业高度依赖,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均衡的集约式发展,普遍特征是从重资产转向轻重资产并存。2014年采矿业和制造业的不良率均上升了0.8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第三产业的不良率上升趋势则缓慢得多。
第一,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债门槛仍较高,很多处于初创期的新兴产业难以达至到这个门槛。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争议,在2015年下半年进一步升温,如何处置依然显著存在的过剩产能,以及还处于积累中的债务杠杆,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将进一步考验中国金融体系。